利泰塔, 赞比亚 — 随着全球社会努力实现男女平等,教育在赋能女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赞比亚巴拿尼国际学校作为践行这一理念的知名机构,近日迎来了建校三十周年庆典。这所受巴哈伊启发的学校采用多维教育模式,将智力追求与道德认知、灵性洞察相融合,营造出丰富的学习环境。
该校近日举行三十周年庆典,利泰塔酋长、教育部代表及其他政府官员、各界要人、教育机构代表、学生、校友与教职工齐聚一堂。
赞比亚巴哈伊总灵理会成员玛格丽特·伦格韦向新闻网强调学校的核心目标:“巴拿尼学校致力于培养年轻女性的智慧与品格,培养她们服务社区与国家的崇高志向。”
校友桑多丝·尼亚桑多如今已是赞比亚某大型银行的合规与运营经理,她回顾起这段转变经历时坦言:“学校教导我们视己如蕴藏无价宝石之矿,这一信念赋予我们在全球各专业领域绽放光芒的力量。”
校长阿米塔·雅加纳吉补充道,巴拿尼校友遍布赞比亚及全球各个领域工作,包括教育、金融、创业、传媒和法律。她指出,通过在数理科技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卓越表现,学生们突破了社会对女性的传统期待。
伦格韦女士进一步指出,巴拿尼学校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自幼深入思考生命目的。在这种环境中,学术进步与个人灵性成长同步推进。随着学业深化,学生们不仅获得知识,更培养了为社会作有意义贡献的远见。
创校愿景
巴拿尼国际学校溯源于1993年,建校基石植根于巴哈伊教义原则,特别注重通过教育赋能女性。从首批65名学子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00余名中小学在读生的活力教育社区,其中10%生源来自国际背景。
巴哈伊国际发展组织主任玛梅·布罗德韦马巴·恩克齐亚回顾办学愿景时表示:“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为赞比亚女性提供独特的教育体验,让她们能为国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这种机会本是难以企及的。”
该校在威廉姆穆特勒·马塞特拉基金会的支持下运作——该发展组织成立于1983年,旨在推动赞比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将学术卓越与道德赋能融于一体
雅加纳吉校长解释道,巴拿尼课程涵盖广泛的学术领域,同时高度重视品德培育。从早期教育中培养的基础道德价值观,到高年级探索灵性身份并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们始终行进在全人教育的征程之中。
伦格韦女士强调这种教育模式的深远影响:“这培育了诚实、慷慨与善良的品格,为师生创造了滋养成长的育人环境。”
校友梅丽娜·菲里·恩敦巴如今已是特许会计师兼央行银行家,她回顾在巴拿尼的求学经历及职业生涯时,谈到教育的深远影响:“巴拿尼对品格培养和服务精神的重视,深刻塑造了我的人生轨迹与为母之道。”
她补充道:“我努力将同样的价值观传递给我的孩子——比如坚韧、优雅、以及致力积极贡献的思维方式。这些本应成为所有学校更普遍培育的品格。”
课堂之外的实践之道
在巴拿尼学校,将道德原则融入日常生活是教育体验的基石——这通过具体的服务项目延伸至学术课程之外。
雅加纳吉校长重点介绍了高年级学生的社区参与实践:“我校11-12年级学生每周为邻近学校的低年级生提供英语和数学辅导。
“此举既帮助幼龄学子备战重要公共考试,更在我们学生心中培植了深厚的责任感与服务热忱。”她同时透露已有计划拓展这些活动至植树等环保倡议。
低年级学生同样参与服务实践——通过协助小学部、维护校园环境、帮厨与打理花园等方式在校内作出贡献。
另一位校友迪娜薇·鲁珀特如今已是执业律师,她回顾巴拿尼岁月的影响时表示:“学校培育的团结精神与胸怀天下的视野,深刻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即使在资源匮乏的人生阶段,这种理念也激励我坚持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展望未来
在最近的庆典上,恩克齐亚女士分享了她对巴拿尼历程与未来方向的思考,强调教育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国家未来的命运,根本在于能否为越来越多女性提供兼具智力与灵性维度的卓越教育。”
她补充道:“女性在塑造社会和培育后代品格方面的影响力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巴拿尼国际学校对赞比亚发展的贡献,具体体现在其毕业生身上——这些女性以服务社区为动力,秉持正直品格,在家庭、当地社区、行业及政府等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巴拿尼校友西尔维娅·马西耶如今已成为国际税务从业者,她呼应这些观点时表示:“鲜少有教育机构能如此培育女孩——既追求个人卓越,又时刻保持服务社会的意识。
“在这个日益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我期待巴拿尼学校持续为全球社区培养怀抱改造共同家园之壮志的年轻女性。”